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我国迅速增加的能源消耗和过高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促使政府在2006年年初提出:希望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两成、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一成。这两个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说的“节能减排”。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能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的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其中,技术上可行是指在现存技术基础上能轻松实现;经济上合理就是要有一个合适的投入产出比;环境可接受是指节能还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指标要达到环保要求;社会可接受是指不影响正常的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就是要降低能源的损失与浪费。

  减少浪费:加强对用能的质量和数量的管理,优化用能结构,减少物流损失,能源介质的无谓排放等。

  增加回收:大力回收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能源(包括余压、余热、余能和煤气等)。

  广义节能是指除狭义节能内容之外的节能方法,如节约原材料消耗,提升产品质量、劳动生产率、减少人力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在狭义节能内容中包括从能源资源的开发,输送与配转换(电力、蒸气、煤气等)或加工(各种成品油、副产煤气为二次能源,直到用户消费过程中的所有的环节,都有节能的具体工作去做。)

  《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根据这两个指标,如中国GDP年均增长一成,五年内就需要节能六亿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硫六百二十多万吨、化学需氧量五百七十多万吨。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我国能源发展“十一五”(2006-2010年)目标是:到“十一五”末期,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逐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和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去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区、各部门相继做出了工作部署,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去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减排工作的难度。更为严峻的是,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各方面工作仍存在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等问题。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扭转,不仅今年节能减排工作难以取得明显进展,“十一五”节能减排的总体目标也将难以实现。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能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所有的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直接节能:减量化用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产品单位能耗。技术进步是直接节能的主要动力。积极使用先进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技术、装备会产生较好的节约能源的效果。降低产品单位能耗也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2.间接节能是指通过调整生产的基本工艺结构,优化工艺流程,减少生产中间环节、提升产品性能和寿命措施均有节约能源的效果。间接节能的范围较为广泛,从实现企业现代管理,到调整企业产品结构,降低原材料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等内容。进口高能耗产品,也有间接节能效果。

  一要加快产业体系调整。要全力发展第三产业,以专业化分工和提高社会效率为重点,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满足大家需求和方便群众生活为中心,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全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提高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要积极实施“腾笼换鸟”战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设备;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要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二要全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推进生态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跨产业生态链,推进行业间废物循环。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从源头减少废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促进企业能源消费、工业固体废弃物、包装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要强化技术创新。要组织培育科学技术创新型企业,提高区域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构建研发技术服务平台,着力抓好技术标准示范企业建设。要围绕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资源化技术、系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探讨研究,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四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考核机制。要成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机构,研究制定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政策措施。要设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循环经济发展项目、节能降耗活动、减量减排技术创新补助等。要把万元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年度计划;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保障机制,将降耗减排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和干部考核体系。

  2、加大投入,全方面实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水资源节约项目。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多渠道筹措节能减排资金。

  3、创新模式,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循环经济试点,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全方面推进清洁生产。

  4、依靠科技,加快技术开发和推广。加快节能减排研发技术,加快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示范和推广,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推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5、夯实基础,强化节能减排管理。建立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

  6、健全法制,加大监督检查执法力度。完善节能和环保标准,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检查。

  7、完善政策,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财政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

  8、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组织好每年一度的中国节能宣传周、中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及世界环境日、地球日、水宣传日活动。把节约世界资源和保护自然环境理念渗透在各级各类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从小培养儿童的节约意识。

  9、政府带头,发挥节能表率作用。在节能减排工作中,中央政府将率先垂范。2007年中国要推广高效节能产品5000万支,中央国家机关将率先更换节能灯。

  《方案》指出,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态废料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组织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2007年9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为期一个月的全国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就此拉开序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启动仪式上说,近年来,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迅速增加,但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的方式是粗放型的,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付出的代价“过大”。节能减排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势在必行。

  启动仪式上,教育部、科技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总后勤部等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相继表示,要积极支持并参与这项利国利民的重大行动。

  为促进我国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的转变,解决危害人民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

  为此,我国政府相继采取了一系列行政、经济、财税等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务院先后召开会议,部署电力工业节能减排、钢铁工业关停和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出台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制订并发布了若干有利于节能减排的经济、财税等重大政策措施。

  一年多来,虽然各地各部门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但去年全国并没有完成年初确定的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目标。全国节能减排的形势“十分严峻”。实践证明,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仅有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引导,广大企业的落实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全体城镇和乡村居民的支持和参与。

  为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逐渐增强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有关部门组织发起了“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这中间还包括家庭社区行动、青少年行动、企业行动、学校行动、军营行动、政府机构行动、科技行动、科普行动和媒体行动。

  近年来,人们工作生活中各种浪费现象比比皆是,节能减排潜力巨大。以灯具为例,如果全国灯具全部改换成节能灯,那么全国一年可节电约600亿度,而要生产这么多电,则需要300亿公斤煤炭。煤炭是不可再生的,煤炭的开采、运输等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煤炭在燃烧发电过程中还排放大量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气,如可形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

  减少、杜绝浪费现象,除了适度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外,重点是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成为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的经验表明,消费者文明环保的消费习惯会推动生产厂商注重节能环保,那些不重视节能环保,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排斥。

  要增强城镇和乡村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还需要加强国情的宣传,让慢慢的变多的人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如果不厉行节约,提高资源利用率,我们的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难以持续获得足够多的资源,环境也无法支撑。

  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中等水准的三分之一,多数城市缺水;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中等水准的五分之一,消耗的石油约一半需要进口。如果13亿中国人每人少用一双一次性木筷,一张白纸,一张贺年卡,全国加起来将是多么巨大的数字,相当于保护多大的一片森林!

  与此同时,要通过宣传,让更多的人明白:能源、资源的浪费不仅意味着财富的白白流失,也污染了我们的空气、河流和土地,威胁着我们的健康和安全。节能减排,既是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的需要。

  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能够大大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而不是开车;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顺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每人全年能够大大减少约0.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加强预警调控,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实施节约能源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

  在重点领域节能方面,将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水、重金属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大治理力度;